全球每40秒有一人自杀.
+
全球每40秒有一人自杀

9月4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首份“全球预防自杀”报告,其中显示,2012年全球有超过80万人死于自杀,大约每40秒钟就有一个人自杀。
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举办的“2014年世界预防自杀日学术论坛”上,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危机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主任、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教授指出,自杀已成为全球前十位的死亡原因之一,是15~29岁人群的第二位死亡原因,70岁以上人群的自杀率最高。另有迹象表明,每出现1例成人自杀死亡,就可能有超过20人自杀未遂。我国每年约有12万人死于自杀,农村自杀率明显高于城市,老年人自杀率明显上升。 自杀行为是社会、心理、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杨甫德强调,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尽早识别高危人群和及时治疗抑郁症等心境障碍是关键。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自杀死亡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9倍。对此,北京回龙观医院和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启动了抑郁与预防自杀相关自助服务项目,以方便公众进行评估和干预。 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梁红告诉记者,自杀有三大征兆。一是言语线索,比如把“活着真没意思”“我再也不能照顾你了”之类的话挂嘴边。二是行为线索,如交代后事、将珍贵的东西送人、收集与自杀方式有关的资料等。三是情绪线索,如悲观失望、痛苦焦虑,以及绝食或暴饮暴食、失眠或嗜睡等。如身边人出现上述情况,我们要耐心倾听,认可其表露出的情感,不要试图说服他们改变想法;还要让他相信能走出困境,并鼓励其寻求帮助。如当事人要求对其自杀的想法予以保密时,切不可答应,而要立即陪他去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李献云主任医师则指出,社会要加强精神卫生健康教育,限制自杀手段的可获得性,比如农村地区要妥善保管农药等。+
心理“三高”也要治

慢性病有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这“三高”,但不为人所知的是,心理上也有“三高”:自以为比别人高明,比别人高超,比别人高洁。众所周知,前者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而后者则会影响人际关系,甚至让人一事无成,最终损害心理健康。
类似的心理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比如,员工觉得自己的想法比老板更高明,却不被采纳,结果自作主张,造成损失;太太觉得车技比老公更高超,一路上喋喋不休乱指挥,老公不胜其烦,最终大吵起来;有人自以为德行高洁,瞧不上同事,看不起亲戚,结果众叛亲离……心理“三高”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加拿大一项全球民意调查发现,84%的中国人认为自己“大材小用”。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些人经常对自己的判断过于自信,高估自己的水平,被称为“过度自信”现象。但过于自信就会导致自以为是。古人告诉我们,“饱满的麦子都是低头的”。一个真正有内涵的人,不需要处处显摆自己高于别人,而那些害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强的人,往往内心有自卑感,需要用别人的“差”来找到自信。心理“三高”往往会给人以笑柄,就连许多寓言故事都讽刺了这种“自以为是”的心理。比如朝三暮四的猴子自以为高明,实际得到的果子却一个都没有多;坐井观天的青蛙自以为眼界很宽,其实只看得到井口大小的天空;夜郎国的国君没见过世面,自以为大国,却留下千古笑柄。心理“三高”还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正所谓,自大多一点就是“臭”,没人喜欢自以为是的人,大家最终会疏远这样的人。再看历史,三国时杨修为显示聪明私传军令,结果被曹操杀死;战国时赵括纸上谈兵,导致数十万大军折损。 假如在生活中遇到了患心理“三高”的人,我们难免讨厌他们,但也要给予包容和理解。不必反击说“你还不如别人呢”,因为他们很难承认自己不如别人——这会伤害到他们脆弱的自尊。所以,把该讲的道理心平气和地讲了,并且放弃说服他们,让他们在现实面前碰壁,从而自我思考和反省。 如果我们经常觉得自己比别人强,那么也要提醒自己,是不是也成了心理“三高”患者,并且要学会“见人恶,即内省”,看到别人的过失后,要及时回头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让未来的自己真正有资本去自豪。+
一听到赞美就反驳是什么心态

从心理学角度看,则存在4个原因。1.人们往往倾向于掩饰内心的渴求。因此,尽管每个人都爱听好话,但多数害怕被赞美,生怕暴露了自己的需要。2.与自我评价不一致。当自我感觉不好时,听到别人的表扬只会引起不适,因为表扬与内心的自我评价不一致,会引起焦虑感,甚至觉得对方很虚伪。反驳是降低焦虑的本能。3.被期待的压力。比如下属受到上司的褒奖时,由于赞扬背后隐藏着更大的期待,会让当事人感到“压力山大”。4.避免被人关注。古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得到的赞美越多,就越容易被人关注,越会把自己推向风口浪尖。多数人宁可让自己“泯然众人”,也愿意落个内心轻松。
但是,别人赞美你,是对你的肯定,哪怕是违心之言,也不妨笑纳。如果总是反驳,也会被人觉得虚伪。被赞美时,应该摆正心态,别把赞美看得太重。不妨说声“谢谢”,然后夸赞下别人的优点,更显出你的自然和大度。+
女性更容易焦虑.

据美国《医学快报》近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家研究发现,面对不确定因素,女性的焦虑感要强于男性。
研究者选取了年龄从18~81岁的受试者。在第一项试验中,受试者被告知可能遭遇不确定的发展前景,随后接受焦虑水平测试。结果表明,女性的焦虑水平要比在无风险处境下高13.6%;而男性变化不大。在第二项试验中,受试者参加了带有风险的测试,结果女性的得分比男性低11%。在第三项试验中,受试者参加了一项考试,成绩由正确率和自信心水平来确定,回答正确且自信心强就能得高分,结果女性的得分依然低于男性。研究者建议,管理者最好消除工作场合中不必要的风险情境,鼓励创新和多样化思维,才能实现男女员工工作绩效同时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