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
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孩子从小的教育影响着以后的发展道路,孩子的教育又要身系父母,那么正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呢?来一起看看给父母的八个关键教育指导吧。
身为现代父母,您知道现代孩子该怎样教育吗?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似乎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实践证明,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误解,是升学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不良后果。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长城。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一遇到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没有梦想的能力(自己将来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得保护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农民拐卖),无法与别人共享(腰缠万贯却不快乐),那么,即使这个孩子门门功课考第一,又能怎么样? 当今,最该改变的是父母,是父母的教育观念。那么,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是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终生受益。 第—大关键如何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1、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 2、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3、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 5、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 第二大关键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1、心胸狭窄只会让孩子一生痛苦 2、拥有爱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动力 3、恶作剧会“惹祸”,及时引导孩子改正 4、及时消除孩子的残忍行为 5、懂得感恩,才会成长 第三大关键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 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视失败 2、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 3、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 4、用自信取代自卑 5、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 6、对孩子进行夸奖,但不要过度 第四大关键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1、教会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冷静应对伤害 2、依靠父母的孩子,总免不了挨摔 3、孩子缺乏处世能力,随时都会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险 4、过分地保护,就等于“伤害” 5、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从容面对诱惑 第五大关键让孩子敢于梦想 1、有梦想才有创造 2、不要训斥孩子的“梦话” 3、孩子有梦想时,催促他向梦想迈进一步 4、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就等于剪断了他思维的翅膀 5、善待孩子的兴趣 6、善于创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头脑 第六大关键随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 1、懂得社交礼仪的孩子,能够拥有好人缘 2、孩子善于谈吐,最能弓l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 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4、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则错误已经改了一半 5、合作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6、懂得倾听的孩子具有人格魅力 第七大关键教会孩子合理使用钱财 1、孩子越早接触和学会使用零花钱,长大后就越容易赚到钱 2、正确处理孩子的压岁钱 3、养成储蓄的习惯,让孩子终生受益 4、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5、纠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 第八大关键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1、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2、长期处在害羞之中,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 3、学会欣赏别人,才会欣赏自己 4、让孩子每天发现一个自己的优点 5、懂得“舍”才会有所“得” 结语:看完2014第一期《变形计》让人流泪不止,同时也引人深思!孩子叛逆,不爱学习,上网打游戏,不懂得感恩父母等等,其实这都是父母没有做到真正的陪伴孩子,没有让孩子感到温暖!没有给到孩子真正从内力觉醒的教育!你以为给孩子上最好的学校,上最好的补习班,请最好的家教!那就是给到了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实,你从不知孩子真正想要什么?内心真正渴望什么?孩子要的不过是家长更多的爱,更多的关心,更多的温暖,更多的鼓励,以及让他从内力上真正觉醒的教育!+
心理“三高”也要治

慢性病有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这“三高”,但不为人所知的是,心理上也有“三高”:自以为比别人高明,比别人高超,比别人高洁。众所周知,前者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而后者则会影响人际关系,甚至让人一事无成,最终损害心理健康。
类似的心理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比如,员工觉得自己的想法比老板更高明,却不被采纳,结果自作主张,造成损失;太太觉得车技比老公更高超,一路上喋喋不休乱指挥,老公不胜其烦,最终大吵起来;有人自以为德行高洁,瞧不上同事,看不起亲戚,结果众叛亲离……心理“三高”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加拿大一项全球民意调查发现,84%的中国人认为自己“大材小用”。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些人经常对自己的判断过于自信,高估自己的水平,被称为“过度自信”现象。但过于自信就会导致自以为是。古人告诉我们,“饱满的麦子都是低头的”。一个真正有内涵的人,不需要处处显摆自己高于别人,而那些害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强的人,往往内心有自卑感,需要用别人的“差”来找到自信。心理“三高”往往会给人以笑柄,就连许多寓言故事都讽刺了这种“自以为是”的心理。比如朝三暮四的猴子自以为高明,实际得到的果子却一个都没有多;坐井观天的青蛙自以为眼界很宽,其实只看得到井口大小的天空;夜郎国的国君没见过世面,自以为大国,却留下千古笑柄。心理“三高”还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正所谓,自大多一点就是“臭”,没人喜欢自以为是的人,大家最终会疏远这样的人。再看历史,三国时杨修为显示聪明私传军令,结果被曹操杀死;战国时赵括纸上谈兵,导致数十万大军折损。 假如在生活中遇到了患心理“三高”的人,我们难免讨厌他们,但也要给予包容和理解。不必反击说“你还不如别人呢”,因为他们很难承认自己不如别人——这会伤害到他们脆弱的自尊。所以,把该讲的道理心平气和地讲了,并且放弃说服他们,让他们在现实面前碰壁,从而自我思考和反省。 如果我们经常觉得自己比别人强,那么也要提醒自己,是不是也成了心理“三高”患者,并且要学会“见人恶,即内省”,看到别人的过失后,要及时回头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让未来的自己真正有资本去自豪。+
一听到赞美就反驳是什么心态

从心理学角度看,则存在4个原因。1.人们往往倾向于掩饰内心的渴求。因此,尽管每个人都爱听好话,但多数害怕被赞美,生怕暴露了自己的需要。2.与自我评价不一致。当自我感觉不好时,听到别人的表扬只会引起不适,因为表扬与内心的自我评价不一致,会引起焦虑感,甚至觉得对方很虚伪。反驳是降低焦虑的本能。3.被期待的压力。比如下属受到上司的褒奖时,由于赞扬背后隐藏着更大的期待,会让当事人感到“压力山大”。4.避免被人关注。古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得到的赞美越多,就越容易被人关注,越会把自己推向风口浪尖。多数人宁可让自己“泯然众人”,也愿意落个内心轻松。
但是,别人赞美你,是对你的肯定,哪怕是违心之言,也不妨笑纳。如果总是反驳,也会被人觉得虚伪。被赞美时,应该摆正心态,别把赞美看得太重。不妨说声“谢谢”,然后夸赞下别人的优点,更显出你的自然和大度。+
女性更容易焦虑.

据美国《医学快报》近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家研究发现,面对不确定因素,女性的焦虑感要强于男性。
研究者选取了年龄从18~81岁的受试者。在第一项试验中,受试者被告知可能遭遇不确定的发展前景,随后接受焦虑水平测试。结果表明,女性的焦虑水平要比在无风险处境下高13.6%;而男性变化不大。在第二项试验中,受试者参加了带有风险的测试,结果女性的得分比男性低11%。在第三项试验中,受试者参加了一项考试,成绩由正确率和自信心水平来确定,回答正确且自信心强就能得高分,结果女性的得分依然低于男性。研究者建议,管理者最好消除工作场合中不必要的风险情境,鼓励创新和多样化思维,才能实现男女员工工作绩效同时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