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三高”也要治.
+
心理“三高”也要治
慢性病有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这“三高”,但不为人所知的是,心理上也有“三高”:自以为比别人高明,比别人高超,比别人高洁。众所周知,前者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而后者则会影响人际关系,甚至让人一事无成,最终损害心理健康。
类似的心理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比如,员工觉得自己的想法比老板更高明,却不被采纳,结果自作主张,造成损失;太太觉得车技比老公更高超,一路上喋喋不休乱指挥,老公不胜其烦,最终大吵起来;有人自以为德行高洁,瞧不上同事,看不起亲戚,结果众叛亲离……心理“三高”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加拿大一项全球民意调查发现,84%的中国人认为自己“大材小用”。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些人经常对自己的判断过于自信,高估自己的水平,被称为“过度自信”现象。但过于自信就会导致自以为是。古人告诉我们,“饱满的麦子都是低头的”。一个真正有内涵的人,不需要处处显摆自己高于别人,而那些害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强的人,往往内心有自卑感,需要用别人的“差”来找到自信。心理“三高”往往会给人以笑柄,就连许多寓言故事都讽刺了这种“自以为是”的心理。比如朝三暮四的猴子自以为高明,实际得到的果子却一个都没有多;坐井观天的青蛙自以为眼界很宽,其实只看得到井口大小的天空;夜郎国的国君没见过世面,自以为大国,却留下千古笑柄。心理“三高”还会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正所谓,自大多一点就是“臭”,没人喜欢自以为是的人,大家最终会疏远这样的人。再看历史,三国时杨修为显示聪明私传军令,结果被曹操杀死;战国时赵括纸上谈兵,导致数十万大军折损。 假如在生活中遇到了患心理“三高”的人,我们难免讨厌他们,但也要给予包容和理解。不必反击说“你还不如别人呢”,因为他们很难承认自己不如别人——这会伤害到他们脆弱的自尊。所以,把该讲的道理心平气和地讲了,并且放弃说服他们,让他们在现实面前碰壁,从而自我思考和反省。 如果我们经常觉得自己比别人强,那么也要提醒自己,是不是也成了心理“三高”患者,并且要学会“见人恶,即内省”,看到别人的过失后,要及时回头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让未来的自己真正有资本去自豪。+
一听到赞美就反驳是什么心态
从心理学角度看,则存在4个原因。1.人们往往倾向于掩饰内心的渴求。因此,尽管每个人都爱听好话,但多数害怕被赞美,生怕暴露了自己的需要。2.与自我评价不一致。当自我感觉不好时,听到别人的表扬只会引起不适,因为表扬与内心的自我评价不一致,会引起焦虑感,甚至觉得对方很虚伪。反驳是降低焦虑的本能。3.被期待的压力。比如下属受到上司的褒奖时,由于赞扬背后隐藏着更大的期待,会让当事人感到“压力山大”。4.避免被人关注。古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得到的赞美越多,就越容易被人关注,越会把自己推向风口浪尖。多数人宁可让自己“泯然众人”,也愿意落个内心轻松。
但是,别人赞美你,是对你的肯定,哪怕是违心之言,也不妨笑纳。如果总是反驳,也会被人觉得虚伪。被赞美时,应该摆正心态,别把赞美看得太重。不妨说声“谢谢”,然后夸赞下别人的优点,更显出你的自然和大度。+
巴纳姆效应 别盲目听信别人
有些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在需要抉择的关头,喜欢让亲友替自己做主,结果后来的人生并不顺利。他们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总以为别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于是盲目听从别人的话。这可以用“巴纳姆效应”来解释。
著名魔术大师肖曼·巴纳姆曾做过一次自评说:“我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元素。”有位心理学家受到启发,设计了一个试验。他让参与者填写“自评表格”,并把表格收上来,按照大多数人的评价,拟出了一份能反映“平均值”的表格。然后,他拿着这份“平均表格”和每位参与者自己的“自评表格”,让他们各自选择最能反映自己情况的表格。结果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前者。心理学家解释说,不少人从小接受“要听话”的教育,结果长大后都存在自我认识偏差,潜意识里希望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但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还是你自己。因此要记住,不要跟着别人的声音走,而要相信自己。+
女性更容易焦虑.
据美国《医学快报》近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家研究发现,面对不确定因素,女性的焦虑感要强于男性。
研究者选取了年龄从18~81岁的受试者。在第一项试验中,受试者被告知可能遭遇不确定的发展前景,随后接受焦虑水平测试。结果表明,女性的焦虑水平要比在无风险处境下高13.6%;而男性变化不大。在第二项试验中,受试者参加了带有风险的测试,结果女性的得分比男性低11%。在第三项试验中,受试者参加了一项考试,成绩由正确率和自信心水平来确定,回答正确且自信心强就能得高分,结果女性的得分依然低于男性。研究者建议,管理者最好消除工作场合中不必要的风险情境,鼓励创新和多样化思维,才能实现男女员工工作绩效同时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