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
家庭挫折教育,建立健全心理
孩子不能面对挫折,表现为稍遇困难就退却,甚至发脾气,通过一些破坏行为“发泄”怨气。
心理探秘:原因
1、生性懦弱。这类孩子在遭受挫折时,由于经验有限,意志薄弱,往往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对自己丧失信心。
2、娇生惯养。父母一味赞扬孩子,有时对孩子的缺点也津津乐道,生活上包办代替一切,孩子受到过多的保护,自以为是,产生“自我优越”心理,养成坐享其成的习惯,稍不称心就发脾气或畏缩逃避,且听不得批评,甚至称赞别人他也受不了。
3、期望不当。成人的压力大、要求高,孩子遭受的失败和责备多,成功的体验少,因此做事往往有始无终,稍遇挫折就放弃。
怎么办?要探究原因,只有“对症下药”。
1、对生性懦弱的孩子,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如通过给孩子讲英雄人物成功前的挫折或爸爸妈妈小时候遇挫折的故事,让孩子懂得生活中随时可能会遇到挫折,只有勇敢地去克服困难,本领才会越来越大。
(2)教会孩子对待挫折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分析挫折原因。教给孩子一些对待挫折的方法,如自我鼓励:“这次虽然没得到第一名,但比在中班有进步了”;再如补偿法:“我跳舞不行,可画画不错,要努力画,争取参加书画比赛。”
2、对娇生惯养的孩子,父母不妨让他受点冷落。要注意利用一些机会赞扬别的孩子的优点,慢慢让孩子习惯“有人比他更行”的事实。对孩子的缺点,不管他如何吵闹不听,也要坚决制止,帮助其克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设置一些困难,如让他自己穿衣、系带、铺床、收玩具等,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事学着做,让孩子得到些磨炼。
3、成人应为孩子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能力水平提适当的要求,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通过成功自我激励,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信心。再根据孩子实际水平,设置一些经过努力能够克服的困难,使孩子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前进,正视“挫折”。
另外,不管什么原因,当孩子不能面对挫折时,父母应以乐观的情绪感染孩子,如“唷,这点小事,怕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动手克服困难,不断提高抗挫折能力。
如何走出隔代抚养教育的误区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为了发家致富,很多年轻夫妇到外地打工挣钱,他们将子女寄养在亲戚或爷奶身边。这些学生成为空巢学生,平时孩子们在学校读书,其教育完全依靠学校,节假日他们生活在亲戚或爷奶身边,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一般家庭孩子很少,这些孩子大多受到长辈的溺爱,他们的思想品德较差,性格发展不健全,弱点比较多,感情也很脆弱。因此,如何加强对这些留守学生的管理,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如何关爱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刻不容缓的大问题,特别是留守学生的爷爷奶奶,他们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世界观往往与现实社会有一定的差距,教育子女就必然产生很多误区,如何走出这种误区,笔者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误区之一:
在生活上用物质的全部满足代替对孩子的全面教育。现在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们的生活需要扩大了,爷奶对孩子们的生活需要总是无条件的满足,甚至明知孩子的要求是无理的,也不加以阻止,他们喜欢回忆自己童年时代的苦难,以此为鉴,因而加倍地向孩子们身上倾注关爱之情。我看到一个孩子,他拥有轻便自行车、皮鞋、皮衣、复读机,他还要有自己的专用电视,,还要摩托车,结果都一一满足了,可他学习却一落千丈,整天只想到玩上,根本无心学习,对这样的孩子,满足越多,他越不满足,离长辈的要求相去越远,对他们的物质满足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了南辕北辙之事。
这种一味的满足,久而久之,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接受挫折的能力,将来走出社会,他经受风雨的能力就必然比别人差。
误区之二:
在心理上,老一辈对孩子们的期望值过高,不能实事求是地看待孩子,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比别人有用,由于目标过高,不切实际,结果孩子们根本达不到,既然根本无法达到的事,谁还愿意追求呢?我有一个邻居的孩子,天赋不算好,他曾考过一次比较好的成绩,那是在小学,现在是初中,可是他的爷奶要他每次考试至少保持全年级前三名,第一次就落到二十名,后来每况愈下,可他的爷奶还是一味的罗嗦唠叨。如果他的目标从来没有实现过,容易使孩子们丧失进取之心,缺乏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误区之三:
在观念上,有少数老人认为骄横泼辣的孩子将来不受人欺负,对孩子过于偏袒,迁就和溺爱,不分是非曲直。
我教过一个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于爷奶管教不力,孩子在“五一”假期偷了政府建集镇用的路灯装置,通过派出所查出了该生,结果他的爷奶到派出所大吵大闹,接着又到学校谩骂,一是说乡政府不该把路灯放在政府内院的露天地里,二是说学校不该放“五一”假,三是说邻居的孩子不好,四是说学校对其孩子教育不好,是别人邀请他去的,却只字不提自己孩子的什么问题,并辗转托人要胁学校。一时间闹得学校鸡犬不宁。后来这个孩子上了一中,还是因为一贯偷东西被学校请了回去。有一个孩子,寄养在外婆家里,无法无天,屡教不改,他外公罚他跪地要打,可外婆也跟着跪地不起,声称要打先打她,全身心地保护外孙,致使外公无法正常教育外孙。一些老人有糊涂认识,导致学生养成极端自私狭隘的心理,粗暴任性的性格,遇到争端,他们总是先下手为强,逞强霸道,丝毫不存在忍让和原谅。这种学生往往惹是生非、不服管教、妄自尊大,给学校教育造成很大麻烦。
误区之四:
在教育方法上,老人不讲道理,唠叨不休,全部包揽家务劳动,使孩子失去一切锻炼的机会,现在的孩子少,心疼是理所当然的,但要让孩子做一些必要的家务劳动,有些孩子甚至吃饭要长辈添,喝茶要长辈倒,他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样的娇生惯养,使孩子养成懒惰的习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我们知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刚刚起步不久,还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长期奋斗,如果从学校里提供的新的劳动者都是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那还怎样去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呢?有一个学生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他由爷奶抚养,平时看得心疼,有一天爷奶非常忙,让他去栽几株茄子秧,他很不耐烦,胡乱应付,一脚踏一棵,奶奶狠狠批评了他一顿,他一怒之下夜间服用农药自杀了,爷奶痛不欲生,只恨当初没有加强教育,竟连一句话都经受不了。
现在的学生,吃不了苦,当老人们讲过去的苦难生活时,他们觉得离自己太遥远,往往嗤之以鼻,甚至认为那是老年人编造的谎言来欺骗他们,尤其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让隔代长辈管教他们,常常是隔靴骚痒,不得要领,这些孩子的思想道德滑坡,不外乎如下原因:
(1)老年人旧的思想观念仍未能铲除,不愿管教孩子。特别是落后的农村,旧观念根深蒂固,他们认为现在儿女少,一家人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一两个孩子身上,他们成了“灯笼系”,有的家庭是一大群老人抚养一个孩子,其关怀是无微不至,导致孩子患上了“四二一”综合症,老人用自己的行为代替孩子作事,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耳濡目染,这些学生必然观念狭隘,性格发育不健全。孩子们的父母一年回家一两次,甚至几年不回家,和儿女的感情渐渐疏远了,教育起来不着边际。有的老人认为自己过去受了很多苦,总想不在晚辈身上再出现这种情况,因此使孩子骄贯日深。
(2)老一辈知识贫乏,方法简单粗暴,不会管教孩子。
有很多老年人,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眼光狭窄,孩子有什么思想疙瘩,出现什么问题,他们不会分析研究,寻找原因,也不去和学校配合,要么声色俱厉地训斥一顿,要么百般袒护,最缺乏的是科学方法。平时,孩子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生理变化缺乏了解,对他们如何学习,如何休息,如何待人处事不加引导,任其自然。有的学生学校好不容易扭转了他们的坏习惯,经过一个双休日,或者寒假、暑假,又产生了反弹,在这种“不会”和“不懂”的状态下教育出来的孩子其性格发育肯定是不健全的。
(3) 由于社会的发展,经济条件的好转,多数孩子已丧失了吃苦的机会,他们需要什么往往垂手可得,根本不需要作出努力,不需要亲自体验。无怪乎有人感叹:“现代的人退化了,什么事都不会做”。
(4) 缺乏良好的家庭引导和示范。现在有不少学生父母在外打工,由隔代长辈管理,从现有的情况看,他们的爷爷奶奶至少在五十到六十岁之间,而这一代人正在从中年向老年过渡,身体渐差,他们的知识和眼光已跟不上时代了,给晚辈作示范的时候越来越少,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正是学知识的时候,没有示范,学不到好东西,坏东西则乘虚而入,被他们无形中接受了,一旦被坏思想侵袭,根深蒂固,就很难矫正。
综上所述,加强留守学生的管理,已成为全社会的当务之急,负有隔代抚养责任的亲属,将如何走出这一误区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两点: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时代在发展,教育人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充分认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给孩子们更多更好的教育。
首先要给予孩子更多的锻炼机会,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作,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不要凡事大人一手包揽。
其次要克服偏袒行为,分清是非曲直。现在的孩子好动,易惹祸,发生了矛盾纠纷,长辈要调查研究,分清发生问题的责任界限,小孩子往往是纯真的,只要你分清了是非,他们肯说真话,只有掌握了实情,说话才能有的放矢,处事才能得当。
第三、正确全面评价孩子。对其优点,要给予充分肯定,对其缺点,多指导改正克服的方法,要不厌其烦,耐心细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泛泛而谈,要有针对性,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四、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鼓励孩子利用电话和书信与父母联系和沟通,在教育孩子上,隔代长辈要和孩子父母保持一个腔调,对于孩子汇报的情况,远在外地的父母不能偏听偏信,使两代人产生隔阂,从而影响对孩子的教育。
(2)加强学习,增长见识。
学习是一个人终身不能间断的事情,引领留守学生的隔代长辈,要学习管理孩子的方法,要学习生活知识、法律知识和保健常识,学会科学的料理孩子的生活,有的放矢地指导孩子的学习,以身作则地引导孩子办事,既重言传,更重身教。还要多学别人管理孩子的好方法,多听取别人对你家孩子的谈论和看法,全面掌握孩子的情况,以对症下药。
如何成为孩子的好父母
1、如果一个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一定能做孩子的好父母。
什么叫“做自己的好父母”呢,就是你有没有办法对自己温和而又坚持。也就是说,当你失败了,有挫折感了,你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你会不会对自己非常严厉?会不会不能原谅自己?如果是的话,那么当你成为父母后,你的孩子犯错时你也会这样对他。另外一点就是你有没有办法管得住自己,你的内心能不能对自己坚持说“不行”,如果你能做到,那么你以后面对孩子时就能对他说“不行”,如果你不能,那么对待孩子时你可能也完全凭心情,不懂得如何拿捏分寸。
2、暴躁的父母要先处理自己心理的情绪,而不是把情绪转嫁给孩子,这样你就能成为好父母。
暴躁,不是天性,而是因为你心里有某种情绪没有处理掉。我其实是一个很有性格的人,但是我不会对别人乱发脾气,这是我处理好了的缘故。所以,暴躁的父母首先应该去处理自己里面的东西,而不是把情绪转嫁给孩子。这种处理不是压抑。
如果我生气了,我就会告诉孩子们我生气了,我不喜欢。这时,孩子们自己就会注意了。因为我们的关系一直很好,他们不愿意去破坏这种很好的关系——其实孩子天生就知道,他的感情,生理上的需要统统都要靠父母,所以,只要是父母的要求是合理的,孩子就会想办法不去破坏那种关系。除非你太不合理,他才会拼命地烦你。
3、父母在意旁观者的眼光、同辈人之间不自觉的攀比等,是因为缺乏自我认可,需要自我调整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
缺乏自我认可的父母,往往要通过孩子的表现和孩子的改变来证明自己的水平。比如,一位自我力量不足的妈妈总会要求孩子教养好啊、有礼貌啊、成绩优秀啊……用这些来证明自己是个好妈妈。但如果你的自我认可足够的话,孩子吵闹时你会去想他可能情绪不好,孩子遇到了问题时,你会想作为一个妈妈应该怎么帮助他,而不会把这些变成个人问题,脑子里总是想“哎呀,他这个样子让人看到的话,会怎么想我?”
其实,孩子最讨厌被利用的感觉,如果你总是对他说“你一定要好好表现,要不妈妈的脸就被你丢光了”,那么孩子明白你为他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你自己的面子,那么他反而会变得反叛。
因此,父母要先把自己的自我整理好,让自己成为一个特别多选择的人,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成为一个能觉察到自己的内在而且能够把内在表达出来的人。萨提亚女士认为,一个人只有把自我的部分处理好了,他就能够去应对外界各种各样的问题。
4、父母对孩子具有补偿心理,说明他没有办法接纳自己的成长,不能忘记自己对父母的渴望。
这时,首先应该要求自己不要怀着太多的遗憾、渴望,因为这样会使得自己在面对孩子时拿捏不准,要不做过头了,要么做太少了。然后,就是尝试从自己的成长中看到积极的一面,问自己:“我能不能接受自己的成长?也许很困难,但是我毕竟今天活得还不错啊,而且,因为它,我还更加坚强、独立和包容……”
童年生活中,一定会有遗憾的东西,但是也肯定带给过你积极的东西,无论如何,你自己走过去了,也学到了很多。所以,请接纳你自己,接纳你的成长,放下对父母的渴望。
同样,孩子的渴望是属于他自己的,你没有义务去完成他的渴望,就好像你的父母没有义务要完成你的渴望。每个人的期待都是属于自己的,别人如果愿意完成你的期待,要心存感恩,如果没有的话,那只是自然。
如果我的孩子跟我说别人的妈妈怎样,我会跟她说:“对不起,我做不到”。而且我会让他知道,你能完成我的期待我很高兴,但如果你不能完成,我一样接受你,一样喜欢你――妈妈能无条件地接受你,那么,妈妈如果不能完全满足你的期待,你能接受妈妈吗?
咨询费用标准
咨询方式选择: 1、面对面心理咨询。2、远程心理咨询,电话、QQ、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是为无法接受面对面心理咨询的需求者而设计的,可以帮助不便来访的需求者及时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
(1)、请拨打预约电话0411-83737873 (2)、远程咨询需先支付费用至中心帐户。我们会根据您的要求为您安排咨询的时间。 心理咨询师¥300元/小时;资深心理咨询师¥600元/小时;心理专家¥1000元/小时。 【大连市内出诊】费用的说明: 出诊费用在原咨询费用的基础上加收50%。 例如,原咨询费用为300元/小时,出诊费用加收50%即为45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