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症
安慰是门学问 超半数人不会安慰人
假如你的朋友刚刚失恋或丢了工作,你会如何安慰他?大多数人的本能是鼓励对方,但近日发表于美国心理学会会刊的一项研究表明,这样的安慰往往适得其反。安慰是门学问,恰如其分的安慰是一剂良药,不仅能让受伤的心快速愈合,还能给自己带来心灵慰藉,更是拉近人与人关系的“催化剂”。
超半数人不会安慰人
从心理学角度看,首先,假如自身不够坚强,那么别人的痛苦往往令我们想起自己的痛苦,进而心慌意乱。其次,如果父母不善于安慰他人或相互安慰,孩子长大后就不太会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更不知道如何安慰别人。最后,还有一些人曾经笨拙地尝试去安慰别人,但别人不仅不领情,甚至还产生误解,导致他们认定自己天生就没有安慰人的能力。
但悲哀的是,不少现代人在物欲横流的快节奏生活中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愿意安慰别人,给社会平添一份冷漠感。国内某社交网站发布的《2012年度白领冷漠度调研报告》显示,仅有29.1%的受访者表示工作单位很温馨。其中部分受访者表示,如果一个不太熟悉或者关系不算太好的人需要安慰,他通常会选择拒绝。另一项调查也显示,在安慰对象的选择上,89%的人会安慰朋友,58%的人会安慰同事,只有28%的人会安慰下属,肯于安慰领导的人仅有12%。
不肯安慰人,也可能是自我保护的表现。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一书中分析说,中国人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主要与缺乏保障有关。
安慰让社会变得温暖
面对别人遇到的挫折或者困境,旁观者也会感到相似的负面情绪,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共情。与祝贺不同的是,安慰不在成功与辉煌时登场,而是在失意与沮丧中出现。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如意,而且有些事是人力无法挽回的。没有亲友的安慰,信心和激情就可能丢失在愁绪中;而一个安慰却可以优化心境,振作精神,在人生的转弯处,安慰尤为重要。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安慰他人,使得被安慰者感到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帮助被安慰者将心理资源从负面情绪中抽离出来,投入到解决问题或克服困境中去。同样,安慰他人使得安慰者得以消除自己“冷眼旁观”的不安感,还可以发现自己对他人的存在价值。对于社会来说,如果群体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安慰,则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减少内耗,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建设与发展中去。
安慰还可以让他人对你心存感激。人生在世,谁都难免钻进走不出去的心理“胡同”,你安慰过的人,说不定会在此时帮你一把。更重要的是,安慰让人们悟出人性的善良与美丽,架起理解和祝福的心桥,让一个团队、一个家庭,乃至全社会都更具人情味。
另外,安慰在亲子关系中非常重要。台湾一项研究表明显示,常被爸妈安慰的孩子,遇到不会做的事,会努力找方法自己解决的比例高达85%,明显高于少被安慰的孩子。
安慰也要对症下药
面对亲友的伤痛或难堪,怎样的安慰才有效?调查显示,74%的人认为,安慰人需要体谅对方的心理,65%的人认为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57%的人认为要学点心理学知识才能安慰人,还有半数左右人表示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是安慰别人的前提。其实,安慰并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和睿智的语言。那些忍受痛苦的人需要一个愿意听自己讲故事的人、一个愿意在自己心情低落时相伴左右的人。这是感性的需求,无需理性的分析和评判。此时,借他一个肩膀、给他一个拥抱,让他明白,你一直都在他身旁就好。
具体做起来,第一,尝试理解倾诉者的痛楚,花点时间陪他。与其用诸如“如果我是你”、“多大点事”、“你要坚强”、“早就跟你说了”之类的话,强迫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或用一些笨拙的建议让对方不知所从,还不如充当一双耐心的耳朵。鼓励对方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会有助于他自己把事情弄清楚,有助于分担其痛苦,甚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某些行为和举动更能平息对方的情绪,比如看着对方的眼睛微笑、陪对方四处奔走打听消息等。这样做是为了让对方明白,尽管你什么也没有说,但他完全可以指望你。
第三,适当的言语沟通也很重要。安慰其实是种分享,只需要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存在和陪伴,敢于说出自己面对别人痛苦时的感受。可以分享自己类似的感受:“我丢工作那段时间也很难过,当时我告诉自己不能被打倒。”这样的话语才是安慰人最好的“箴言”。还告诉对方:“只要你需要我的陪伴,就可以打电话给我。”
第四,安慰人要对症下药。法国滑铁卢大学雷尼恩学院的丹尼斯·马利戈尔德博士说,容易自卑的人会抗拒朋友对他的正面评价,并拒绝接受鼓励的言辞。安慰这样的朋友时,包容和理解胜过鼓励的话语。
习惯质疑就失去了快乐
近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0709人进行的调查显示,71.8%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普遍存在习惯性质疑者,41.1%的人坦言自己就有习惯性质疑的毛病。为什么人们会习惯性质疑?调查中65.6%的人认为“社会上炒作太多,不敢轻易相信”,63.8%认为“社会出现信任危机,不再相信高尚和纯真”。
我们必须看到,习惯性质疑现象的出现,折射出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反映了当前人们对真实信息的一种焦虑,必须承认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人,他们以金钱和利益为目的,利用人们的善良进行欺骗,因此,人们时刻保持警惕,不敢轻易被感动,生怕被欺骗。其次,心理学的一概念“心理防御机制”表明,人们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焦虑和罪恶感等心理,有意无意间会做出各种心理上的调整,这种质疑、否定,甚至攻击别人的情况是心理调整的一种,实际上是因为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希望别人不如自己。最后,民众的管理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日益高涨,但相关部门信息的不透明,导致质疑有了生存空间。
质疑声的出现表明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开放、民主。一些来自普通百姓和专业人士的质疑声,能起到一定的“挑刺”和监督作用,帮助我们明辨是非、获得真知,但是,无端的质疑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信任感的缺失,62.6%受访者表示,习惯性质疑可能消减生活中的温暖和善意。因此,如果没有理性的思考,只会丧失质疑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拥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心态可以让我们获得幸福,也能将我们抛入痛苦的深渊。凡事老是怀疑,必然让人们陷入不快乐的情境。相反,凡事往好处想,才能让我们找回幸福。
第二,学会控制你的情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并不是因为发愁才哭泣、生气才争吵、害怕才发抖,恰恰相反,人是因为哭泣才发愁、因为争吵才生气、因为发抖才害怕。”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一种知觉。因此,积极的情绪可以帮助人们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第三、当出现质疑的时候,我们要理性思考、综合分析。多请教一些专业人士,关注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要明白质疑是为了求真、求信,但如果在面对事实证据时还顽固地不相信,继续无端质疑,这样的质疑只会离“真”和“信”越来越远。
【抑郁】谨防变为毒药的安慰语言
对于深陷抑郁情绪中的人,我们往往因为好心,说很多劝慰或是鼓励的话语,希望帮助他们振作,不再消沉。心理咨询师提示,对于处在抑郁情绪中的人来说,有些好心的话语反而就像毒药一样,深深的加重了他们的自责、脆弱的心灵。
1、你不需治疗,完全有能力让自己更好。
重度抑郁者大脑中的5-羟色胺分泌和甲去肾上腺素枯竭,这是必须要通过药物才可以治疗的。正是这些化学变化加重了抑郁的程度,药物可以有效的缓解情绪、改善睡眠、降低焦虑。这部分因素是个人不可控制的因素,在临床中,只有轻度抑郁和焦虑的患者是可以完全通过心理咨询以及自我调整来缓解的。
2、你应该学会控制,让自己更乐观一点。
深陷抑郁情绪中的人,明知道情绪低落不好,但是受困于情绪往往无法做出主动的改变,这样的话非但不会直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加强他们自责的心情。并且,很多研究表明对于那些重度抑郁或者十分焦虑的人,强迫自己积极思考只能激活杏仁核(大脑中恐惧的源地)。
3、你为什么不去锻炼啊?
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锻炼确实能够对抗抑郁。但是告诉一个人应该锻炼身体就像告诉一个人你穿这些牛仔裤看起来屁股好大啊。你应该暗示,而不是直接就说出来,除非这个人是和你一块玩搏击操的伙伴。
4、你内心里是想变得好点么?
事实上,通过不断的训练再训练,确实能为我们的积极乐观打造一个工具。这是最让人喜欢的一句话,因为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想开心,就能够开心。但是对于抑郁的患者不可能每次都能让自己平白无故的就开心起来,特别是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这样的话反而会再让一个抑郁的人更加的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
5、你的经历不算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甚至比你更痛苦。
道理是没错,很多人确实正在经受着更大的苦难,但是这并不能减轻抑郁症患者的痛苦。当你向他们说出这句话时,他们反而会感觉更脆弱和可怜,就像他们自己没有权利去感觉痛苦一样,这样的情绪只会加重他们的病情。
6、找个新工作去做,让自己变得忙起来就好了。
也许你的爱人因为工作而变得抑郁,压力会使身体产生毒素,是我们的健康杀手,特别是对心理健康来说。但是并不建议在一个人抑郁期间,让他换工作,换工作需要更全方位的考量。
7、你应该挣脱自我的小世界回归社会。
这句话只会雪上加霜。因为一个人不止深受抑郁折磨,还会有因为沉溺自我不能自拔的罪恶感。当然,回归社会固然很好,但是那也得等一个人健康到能端着一碗汤吧。
8、你在婚姻或者恋爱中开心么?
不要问以上的问题去暗示抑郁症患者,另一半是你得抑郁症的原因,这也许会毁了一段美好的感情。两性冲突确实会引发抑郁,很多人认为肯定是身边有什么事情不对,自己才患上抑郁症,而配偶又是身边最亲近的人,所以配偶理所当然就成了被谴责的对象。很多人在被临床诊断为抑郁症时几乎要离开自己的另一半了。
9、你只要坚持做冥想和瑜伽就好了。
只有轻度抑郁患者才需要冥想和放松,两者也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重度的焦虑和抑郁是不同的。实际上,在做瑜伽的过程中,可能患有抑郁的人更想去自杀。
咨询费用标准
咨询方式选择: 1、面对面心理咨询。2、远程心理咨询,电话、QQ、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是为无法接受面对面心理咨询的需求者而设计的,可以帮助不便来访的需求者及时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
(1)、请拨打预约电话0411-83737873 (2)、远程咨询需先支付费用至中心帐户。我们会根据您的要求为您安排咨询的时间。 心理咨询师¥300元/小时;资深心理咨询师¥600元/小时;心理专家¥1000元/小时。 【大连市内出诊】费用的说明: 出诊费用在原咨询费用的基础上加收50%。 例如,原咨询费用为300元/小时,出诊费用加收50%即为45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