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心理
社交恐惧
社交焦虑的人不仅在现实情境中体验焦虑情绪,而且在离开使他焦虑得社会情境后,还在头脑中不断分析和“回放”焦虑情境,使社交焦虑情绪得到强化。
社交焦虑的个体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往往还伴随有生理上的症状,如出汗、脸红、心慌等。
人们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境,通常是减少社会交往,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
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它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成长过程中经常受挫折、缺少社会支持、自我意识感强、自卑、模仿与暗示都可能强化社交焦虑。
日常生活中常见到这样的人:有人特别害怕猫、有人害怕外出、有人交往时过分地紧张、害羞。一百年前,人们从未把这些毛病看成是病。一个人被称作"胆小鬼"多半会被认为是性格上的缺陷。小孩子胆小也被认为是正常的事情,父母不会为此过度担心。其实,用现在的观点看来,过份的害羞和胆小的确是一种病,不能简单地看成性格上的弱点。因为这类疾病严重时,可以直接影响你的生活、工作及人生的发展。这类疾病归类于神经症,是精神科的常见病。
社交焦虑症就是对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注视的一个或多个社交场合产生持续、显著的畏惧,并且严重地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陌生人和社交场合一般指:把自己介绍给陌生人;会见权威;与人通电话;接待来访者;在被人注视的情况下完成一件事情以及在公共场合讲话、吃饭等。
持续的含义:大多数人在见到陌生人的时候多少都会觉得紧张,这本是人类正常的反应,它可以提高你的警惕性,有助于更快更好地了解对方。这种正常的紧张往往是短暂的,随着交往加深,大多数人会逐渐放松,继而享受交往带来的乐趣。而对于患社交焦虑症的患者来说,这种紧张不安和恐惧是一直存在的,不能通过任何方式得到缓解。另外,持续还意味着患者在每个社交场合、每次与人交往时,这种紧张状态都会出现。
显著的含义:每个人在进入一个新环境时,多少都会感到紧张,虽说紧张,我们仍能很好地控制我们的行为。比如,面试时,我们感到紧张,但我们会正确地回答问题,保持自己的最佳形象,最终获得自己满意的工作。社交焦虑症患者的紧张恐惧远远超过正常的程度,他们有时会感到死亡将近的强大的恐惧。这种恐惧很难控制,足以令患者逃离或不再进入社交场合。
在社交场合感到过度紧张恐惧的疾病称为社交焦虑症。社交焦虑症的发病年龄较低,多见于青少年时期(13-19岁),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2-5%的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发作,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95%的患者在20岁左右发病。
社交焦虑症是慢性疾病,很少能自行缓解,其中有13%的患者终身患病。社交焦虑症患者常常伴发其他精神障碍,据调查,有49%的患者伴有其他类型焦虑症,有28%的患者通过饮酒来缓解紧张情绪,有11%的患者伴有强迫症。
下列人群更易患社交恐怖症:*独身或生活独立;*受教育水平低;*没有稳定的职业;*患其他的精神障碍;*酗酒及酒精依赖;*滥用药物
症状
社交焦虑症的症状包括精神及躯体症状。
精神症状包括害怕、恐惧及焦虑。
躯体症状包括心跳加快、出汗、发抖、口吃、脸红、肌肉紧张及恶心、腹泻等症状。(进行社交焦虑症自我测试,或进入赛乐特医生与您谈心事,向专业精神医生进行咨询)
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社交焦虑症的恶性循环,有人可能会说:"既然知道患有社交焦虑症,避免参加社交活动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没那么简单。请看下面这个图解:
害怕被人评价→缺乏社交技能→缺少社交强化、缺少社交学习经历→回避特定的场合→害怕被人评价(恶性循环)
由上图可见,单纯的回避可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害怕被人评价,社交技能缺乏,而这种缺乏会导致回避行为的增加,进一步加重了社交焦虑症的症状。所以,单纯地通过回避减轻病情无异于"饮鸩止渴",只会导致病情的越来越恶化。只有积极地治疗才是对付社交焦虑症的最佳办法。
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一方面是加强社交技能的学习和强化,另一方面是通过药物治疗克服社交时的紧张、恐惧及躯体不适,轻松地面对各种社交场合,克服回避行为。这样你就会进一步增加自己学习的机会。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
定义:
(1)表达理解能力,表达理解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现出来,还要让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能直接地证明其社会适应的程度。
(2)人际融合能力,表明了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人的可信以及可爱,它和人的个性(如内外向等)有极大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它决定,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意味。
(3)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一些孩子的一大弱点是依赖性强,独立性解决问题能力差,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弊端,因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由六方面构成:
1、人际感受能力。指对他人的感情、动机、需要、思想等内心活动和心理状态的感知能力,以及对自己言行影响他人程度的感受能力。
2、人事记忆力。是记忆交往对象个体特征,以及交往情景、交往内容的能力。总之,是记忆与交往对象及其交往活动相关的一切信息的能力。
3、人际理解力。即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的能力。
4、人际想像力。从对方的地位、处境、立场思考问题,评价对方行为的能力。也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5、风度和表达力。这是人际交往的外在表现。指与人交际的举止、做派、谈吐、风度,以及真挚、友善、富于感染力的情感表达,是较高人际交往能力的表现。
6、合作能力与协调能力。这是人际交往能力的综合表现,是企业团队合作的必要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际交往,对于保持社会组织内部的各种秩序和联系,对于保持和增强对外的沟通和联系,对于协调各种关系,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以至推进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离开社会的交往环境,离开与他人的合作,个体是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的。狼孩由于失去了与他人交往的最佳时期,失 去了其作为“人”的成长的环境,因而即使后来被发现后,也已经很难成为一个正常的“人”了。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与同学交谈,可以论争不同的学术观点,可以谈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自己的思辩能力;与老师交谈,可以交流读书心得,理清不同的思想认识,可以从中受到启迪;与领导交谈,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也许可以锻炼自己在领导面前不怯场;与职工打交道,你可以了解到他的工作状况和不同的心态。善于与人交际,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际交往的原则
平等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平等的原则,无论是公务还是私交,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才能深交。
相容的原则
主要是心理相容、即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含、以及宽容、忍让。
互利的原则
指交往双方的互惠互利。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行为,故有“来而不往、非理也”之说,只有单方获得好处的人际交往是不能长久的。
信用的原则
交往离不开信用。信用指一个人诚实、不欺、信守诺言。
宽容的原则
表现在对非原则性问题不斤斤计较,能够以德报怨,宽容大度。
沟通时少说10个词(沟通艺术)
中国古代对君子的标准有“三和”:“语柔和,身矮和,心平和。”首要的就是话语温软如玉,在表达心意的同时让对方生出欢喜心。但如今,我们常用尖刻语、冷峻语使别人感到被伤害,也在无形之中为自己设置障碍。美国“实用个人发展”网近日刊文提醒,以下四组词要慎用。
“应该”、“必须”、“一定”。“你必须去”、“一定得答应我”、“你应该这样做”……这样的措辞生硬、居高临下,给人压迫感,让对方产生抵触心理。最好换成“可以这样吗”、“我建议”、“我觉得”等商量口吻,再解释一下理由,比如“我实在太困了”等。
“不得不”。像“我不得不洗碗”之类的表达会给自己没有生活主动权的消极心理暗示。不妨提醒自己:“我爱我的家人,愿意为他们洗碗。”事情虽没变,心情却改变了。
“不能”、“不可能”、“绝不”。这些绝对否定词就像在别人面前摔上门,让人尴尬,伤人感情,把机会挡在门外。事无绝对,山穷水尽疑无路,还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呢。不妨用委婉的“可能不行”、“可能有困难”等来表达。
“闭嘴”、“讨厌”、“你别管”。生硬的拒绝带来负面情绪,哪怕开玩笑也别随意讲,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别人一旦当真,就可能造成情感伤害。也别用指责的话,实在不想被打扰,可以单纯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如:“我现在头很痛,能让我静一会吗?”也可先表达感谢,“谢谢你的关心,但请让我自己呆一会儿好吗?”别人就很容易接受了。
时刻记得用柔和语、恭敬语来待人,人际关系会变得优雅而美妙。
咨询费用标准
咨询方式选择: 1、面对面心理咨询。2、远程心理咨询,电话、QQ、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是为无法接受面对面心理咨询的需求者而设计的,可以帮助不便来访的需求者及时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
(1)、请拨打预约电话0411-83737873 (2)、远程咨询需先支付费用至中心帐户。我们会根据您的要求为您安排咨询的时间。 心理咨询师¥300元/小时;资深心理咨询师¥600元/小时;心理专家¥1000元/小时。 【大连市内出诊】费用的说明: 出诊费用在原咨询费用的基础上加收50%。 例如,原咨询费用为300元/小时,出诊费用加收50%即为450/小时。